专注于精密钨钢加工微孔加工,包括模具配件(冲针、冲头,衬套、拉伸模),机械零件配件
点胶阀pdf
新闻资讯

点胶阀pdf

浏览数: 1发布时间: 2024-02-05 06:16:00作者:新闻资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胶阀,包括阀壳组件、阀芯、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设置在进胶口与流道进口之间且紧密贴合在一起,第一密封件与阀壳组件连接,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与进胶口流体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密封件与阀芯连接且可随着阀芯的移动而移动,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流道进口流体连通的第二通孔;当阀芯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当阀芯移动至关闭位置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完全错开。上述结构的点胶阀,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接触面积大,密封效果好,而且即使磨损后也能够最终靠增加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5656080 U (45)授权公告日 2022.01.28 (21)申请号 3.8 (22)申请日 2021.07.20 (73)专利权人 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福田路 10号厂房1一楼-1、二、三、四楼 (72)发明人 单西万李群林杨土秀艾云东 张杰刘启明闫肃陈悦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章上晓 (51)Int.Cl. B05C 5/02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点胶阀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胶阀,包括阀壳组 件、阀芯、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 和第二密封件设置在进胶口与流道进口之间且 紧密贴合在一起,第一密封件与阀壳组件连接, 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与进胶口流体连通的第一 通孔,第二密封件与阀芯连接且可随着阀芯的移 动而移动,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流道进口流体 连通的第二通孔;当阀芯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第 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当阀芯移动至关闭位置 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完全错开。上述结构的 点胶阀,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接触面积 大,密封效果好,而且即使磨损后也能够最终靠增 U 加两者之间的压力而使两者再次可靠密封,解决 0 了溢胶现象。 8 0 6 5 6 5 1 2 N C CN 215656080 U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点胶阀,包括: 阀壳组件,所述阀壳组件上设置有阀腔和进胶口; 阀芯,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腔内且可沿所述阀腔的轴向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 移动,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胶流道,所述胶流道的流道进口位于所述阀芯的周侧面上; 其特征是,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所述进胶口与所 述流道进口之间且紧密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阀壳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 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进胶口流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阀芯连接且可随着 所述阀芯的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进口流体连通的第二通孔; 当所述阀芯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以使所述第一 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流体连通,当所述阀芯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 第二通孔完全错开以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断开。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材 质相同。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材 质均为铁氟龙。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所述第二通孔为 沿所述阀芯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5.依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 第二密封件为平板状。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所述进胶口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 第一密封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设置 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流道进口处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 槽内,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 封件之间施加压力的压紧机构。 8.依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所述阀壳组件包括筒状 的阀壳本体和发热板,所述阀壳本体上设置有所述阀腔和设置在所述阀腔的壁上的窗口, 所述发热板设置在所述窗口处,所述进胶口设在所述发热板上。 9.依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所述发热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在板本体 一侧面上的与所述窗口匹配的凸台,所述凸台插入所述窗口内,所述板本体与所述阀壳本 体通过螺钉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点胶阀,其特征是,所述阀壳组件还包括若干轴承,若干所 述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阀壳本体上,所述阀芯上下移动时,所述轴承沿所述阀芯的表 面滚动。 2 2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 1/4页 点胶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点胶阀。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点胶阀通常包括阀壳、阀芯以及点胶驱动装置,阀壳为筒状结构,在阀壳上 设置有进胶口。阀芯装在阀壳的安装孔内且可沿阀壳轴向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 动,在阀芯上设置有胶流道,胶流道的进口位于阀芯的外圆周面上,在胶流道的进口的上下 两侧设置有密封圈。当阀芯位于打开位置时,胶流道的进口与进胶口相对以使胶流道的进 口与进胶口流体连通;当阀芯位于关闭位置时,胶流道的进口与进胶口完全错开以使胶流 道的进口与进胶口断开。该结构的点胶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密封圈的外径变小和/ 或阀壳的安装孔的孔径变大,导致密封效果变差,有可能会出现溢胶现象,溢胶固化后导致卡死 不出胶。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存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 果好的点胶阀,防止溢胶现象。 [0004] 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点胶阀,包括:阀壳组件,所述 阀壳组件上设置有阀腔和进胶口;阀芯,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腔内且可沿所述阀腔的轴 向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阀芯上设置有胶流道,所述胶流道的流道进口位 于所述阀芯的周侧面上;还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 封件设置在所述进胶口与所述流道进口之间且紧密贴合在一起,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阀 壳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进胶口流体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密封 件与所述阀芯连接且可随着所述阀芯的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二密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流道 进口流体连通的第二通孔;当所述阀芯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 通孔相对以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流体连通,当所述阀芯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 时,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完全错开以使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断开。 [0005] 上述结构的点胶阀,由于依靠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配合形成开闭结构,第一 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之间接触面积大,密封效果好,而且即使磨损后也能够最终靠增加两者 之间的压力而使两者再次可靠密封,解决了溢胶现象。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材质相同。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材质均为铁氟龙。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为圆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沿所述阀芯的移动 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平板状。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胶口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在 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 3 3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 2/4页 述流道进口处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件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密 封件与所述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点胶阀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 之间施加压力的压紧机构。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壳组件包括筒状的阀壳本体和发热板,所述阀壳本 体上设置有所述阀腔和设置在所述阀腔的壁上的窗口,所述发热板设置在所述窗口处,所 述进胶口设在所述发热板上。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板包括板本体和设置在板本体一侧面上的与所述 窗口匹配的凸台,所述凸台插入所述窗口内,所述板本体与所述阀壳本体通过螺钉连接。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壳组件还包括若干轴承,若干所述轴承可转动地安 装在所述阀壳本体上,所述阀芯上下移动时,所述轴承沿所述阀芯的表面滚动。 [0015] 本实用新型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 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点胶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中所示点胶阀的主视图; [0018] 图3为沿图2中D‑D线中所示点胶阀的俯视图; [0020] 图5和图6为沿图4中C‑C线示出的是阀芯移动至打开位置时的 状态,图6示出的是阀芯移动至关闭位置时的状态; [0021] 图7为图1中所示点胶阀的第一密封件的立体图; [0022] 图8为图1中所示点胶阀的第二密封件的立体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1、阀壳本体;101、U形槽;102、阀腔;2、发热板;21、进胶口;22、板本 体;23、凸台;3、阀芯;31、胶流道;32、流道进口;33、流道出口;4、发热管;5、轴承;6、固定销; 7、第一密封件;71、第一通孔;8、第二密封件;81、第二通孔;9、第一密封圈;10、第二密封圈; 11、支架;12、气缸;13、连接头;14、点胶头;15、胶水接头;1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 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 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 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0026] 如图1‑6所示,作为示例的点胶阀包括阀壳组件、阀芯3、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 件8,其中,阀壳组件主要起到保护阀芯3的作用,阀壳组件上设置有阀腔102和进胶口21,该 进胶口21与胶水接头15连接。阀芯3设置在阀腔102内,且可沿阀腔102的轴向在打开位置 (图5所示位置)关闭位置(图6所示位置)之间移动,在阀芯3上设置有供胶水流过的胶流道 31,胶流道31的流道进口32位于阀芯3的外周面上,胶流道31的流道出口33位于阀芯3的下 4 4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 3/4页 端面上,流道出口33与点胶头14连通。作为示例的胶流道31包括相互连通的沿阀芯3径向延 伸的径向段和沿阀芯3轴向延伸的轴向段。 [0027] 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设置在所述进胶口21与所述流道进口32之间,且两者 紧密贴合在一起,以使两者之间形成密封,防止胶水从两者之间流出。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 所述阀壳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7上设置有与所述进胶口21流体连通的第一通孔71,所 述第二密封件8与所述阀芯3连接且随着所述阀芯3的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二密封件8上设置 有与所述流道进口32流体连通的第二通孔81;当所述阀芯3移动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 一通孔71与所述第二通孔81相对以使所述第一通孔71与所述第二通孔81流体连通,当所述 阀芯3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71与所述第二通孔81完全错开以使所述第一 通孔71与所述第二通孔81断开。该结构的开闭结构,由于依靠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 配合形成开闭结构,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之间接触面积大,密封效果好,而且即使磨 损后也能够最终靠增加两者之间的压力而使两者再次可靠密封,解决了溢胶现象。 [0028] 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第一密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磨损后产生颗粒较大的残渣,残渣在第一密 封件7和第二密封件8的密封面上会产生沟槽,而引起密封不良现象,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 述第二密封件8的材质相同。这样,即使产生磨损,由于材质相同,只会产生颗粒较小的粉 末,该粉末被带入胶水内排出,不会对密封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 第二密封件8的材质为铁氟龙。铁氟龙具有不粘性,胶水经过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 密封件8时不会粘贴在上面;而且,铁氟龙有较低的摩擦系数,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 密封件8相对运动时阻力小;此外,铁氟龙耐磨损性好,在高负载下,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0029] 如图7、8所示,作为示例,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为平板状,这样即 使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的密封面磨损后也能够最终靠增大所述第一密封件7 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压力,使两者重新恢复密封,而不用更换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 述第二密封件8。如图5、6所示,作为示例,所述进胶口21处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密 封件7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密封件7与所述阀壳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9。所述流道进口32处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件8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 第二密封件8与所述阀芯3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0。第一密封圈9和第二密封圈10除了起 到密封作用之外,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产生弹性力,使所述 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始终紧贴在一起,提高密封效果。 [0030]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71为圆孔,所述第二通孔81为沿所述阀芯3的移动方向延伸 的条形孔,当第二密封件8相对第一密封件7上下移动时,第二通孔81与第一通孔71之间的 重合面积逐渐增大或者减小,达到精确控制流量的目的。 [0031] 如图所示,作为示例的阀壳组件包括筒状的阀壳本体1和发热板2,所述阀壳本体1 上设置有所述阀腔102和设置在所述阀腔102的壁上的窗口,作为示例,阀壳的阀腔102的横 截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阀芯3的横截面为与阀腔102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匹配,这样做才能够防 止阀芯3相对阀壳组件旋转,进而避免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产生相对旋转 运动。所述发热板2安装在所述窗口处,所述发热板2上设置有发热管4,所述进胶口21设在 所述发热板2上。作为示例,所述发热板2包括板本体22和设置在板本体22一侧面上的与所 述窗口匹配的凸台23,所述凸台23插入所述窗口内,所述板本体22与所述阀壳本体1通过螺 钉16连接。发热板2用于对胶水加热,避免在气温低的环境使用时胶水凝固堵塞流道;而且, 5 5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 4/4页 当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因为磨损导致密封性能直线下降时,通过拧紧螺钉16, 增大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第二密封件8之间的压力,可再次使所述第一密封件7和所述 第二密封件8之间形成可靠密封。 [0032] 如图1所示,作为示例的所述阀壳组件还包括若干轴承5,若干所述轴承5可转动地 安装在所述阀壳本体1上,所述阀芯3上下移动时,所述轴承5沿所述阀芯3的表面滚动。本实 施例中,阀壳组件的阀壳本体1的上端的四周设置有U形槽101,轴承5通过固定销6安装在U 形槽101内。 [0033] 作为示例的点胶阀还包括支架11和气缸12,阀壳本体1和气缸12的缸体固定在支 架11上,气缸12的伸缩杆通过连接头13与阀芯3的上端连接。 [0034] 参加图5、6,本实施例中的点胶阀,当所述阀芯3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通孔71 与所述第二通孔81相对以使所述第一通孔71与所述第二通孔81流体连通,胶容器中(图中 未示出)的胶水经过进胶管、胶水接头15进入进胶口21,再通过第一通孔71、第二通孔81进 入胶流道31,然后从胶流道31的出口流出,实现点胶。当所述阀芯3移动至所述关闭位置时, 所述第一通孔71与所述第二通孔81完全错开以使所述第一通孔71与所述第二通孔81断开, 封装胶没办法进入胶流道31,以此来实现停止点胶。当需要调解点胶量时,气缸12带动阀芯3移 动,改变第一通孔71与第二通孔81的重贴面积。 [003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 6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附图 1/7页 图1 7 7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附图 2/7页 图2 8 8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附图 3/7页 图3 9 9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附图 4/7页 图4 10 10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附图 5/7页 图5 11 11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附图 6/7页 图6 12 12 CN 215656080 U 说明书附图 7/7页 图7 图8 13 13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年包装产业园区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